元曲里的千古名句
目前來說,其實對于元曲里也有許多讓人驚艷的名句,美醉了那個時代。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借鑒,下面小編精心準備了元曲里的千古名句內容,歡迎使用學習!
元曲里的千古名句
1、梨花似雪草如煙,春在秦淮兩岸邊,一帶妝樓臨水蓋,家家粉影照嬋娟。
2、東邊路西邊路南邊路,五里鋪七里鋪十里鋪。行一步盼一步懶一步,霎時間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。斜陽滿地鋪,回首生煙霧。兀的不山無數水無數情無數!
3、原來姹紫嫣紅開遍,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,良辰美景奈何天,賞心樂事誰家院,朝飛暮卷,云霞翠軒,雨絲風片,煙波畫船,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!
4、如今凌煙閣一層一個鬼門關,長安道一步一個連云棧。
5、聽得道一聲“去也”,松了金釧;遙望見十里長亭,減了玉肌。此恨誰知!
6、奪泥燕口,削鐵針頭,刮金佛面細搜求,無中覓有。
7、傷心莫唱,南朝舊曲,司馬淚痕多。
8、寧可少活十年,休得一日無權。
9、亂云不收,殘霞妝就,一片洞庭秋。
10、不讀書有權,不識字有錢,不曉事倒有人夸薦。老天只恁忒心偏,賢和愚無分辨。
11、石壁高垂雪練寒,冰絲帶雨懸霄漢。幾千年曬未干。
12、愛他時似愛初生月,喜他時似喜看梅梢月,想他時道幾首西江月,盼他時似盼辰鉤月。當初意兒別,今日相拋撇,要相逢似水底撈明月。
13、平生不會相思,才會相思,便害相思。身似浮云,心如飛絮,氣若游絲。
14、兩處相思無計留,君上孤舟妾倚樓。這些蘭葉舟,怎裝如許愁?
15、有錢的納寵妾買人口偏興旺,無錢的受饑餒填溝壑遭災障。
16、玉宇凈無塵,寶月圓如鏡。風生翠袖,花落閑庭。
17、兩葉蘭橈斗來去,萬人呼,紅衣出沒波深處。
18、攜一壺兒酒,戴一枝兒花。醉時歌,狂時舞,醒時罷。每日價疏散不曾著家。放二四不拘束,盡人團剝。
19、論,半生名利奔;窺吟鬢,江清月近人。
20、平生不會相思,才會相思,便害相思。身似浮云,心如飛絮,氣若游絲。空一縷馀香在此,盼千金游子何之。證候來時,正是何時?燈半昏時,月半明時!
21、江山信美,終非吾土,問何日是歸年?
22、不是不修書,不是無才思,繞清江買不得天樣紙。
23、日月閑中過,風波夢里驚,造物無情。
24、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,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。
25、傷心秦漢經行處,宮闕萬間都做了土。興,百姓苦;亡,百姓苦。
26、無官何患?無錢何憚?休教無德、人輕慢!
27、功名百尺竿頭,自古及今,有幾個干休:一個懸首城門;一個和衣東市;一個抱恨湘流。一個十大功親戚不留;一個萬言策貶竄忠州。一個無罪監收,一個自抹咽喉。仔細尋思,都不如一葉扁舟。
28、自天飛下九龍涎,走地流為一股泉,帶風吹作千尋練。
29、長江萬里白如練,淮山數點青如淀。江帆幾片疾如箭,山泉千尺飛如電。
30、從來好事天生儉,自古瓜兒苦后甜。
31、楊柳深深小院,夕陽淡淡啼鵑。巷陌東風賣餳天。
32、山藏白虎云藏寺,池上老梅枝。洞庭歸興,香柑紅樹,鱸膾銀絲。白家池館,吳王花草,長似坡詩。可人憐處,啼烏夜月,猶怨西施。
33、手執著餞杯,眼閣著別離淚。剛得聲“保重將息”,痛煞煞教人舍不得。
34、今朝有酒今朝醉,且盡樽前有限杯。
35、花落水流紅,閑愁萬種,無語怨東風。
36、云來山更佳,云去山如畫;山因云晦明,云共山高下。
37、江水澄澄江月明,江上何人搊玉箏?隔江和淚聽,滿江長嘆聲。
38、瓦壟上宜栽樹,陽溝里好駕舟。甕來大肉饅頭,俺家的茄子大如斗。
39、碧云深,碧云深處路難尋。數椽茅屋和去賃。云在松陰。掛云和八尺琴,臥苔石將云根枕,折梅蕊把云梢沁。云心無我,云我無心。
40、天公尚有妨農過,蠶怕雨寒苗怕火。陰,也是錯;晴,也是錯。
41、鳳凰臺上暮云遮,梅花驚作黃昏雪。
42、文章糊了盛錢囤,門庭改做迷魂陣。
43、百歲光陰如夢蝶,重回首往事堪嗟。今日春來,明朝花謝。急罰盞夜闌燈滅。
44、月缺終須有再圓。圓,月圓人未圓。朱顏變,幾時得重少年?
45、嘆烏衣一旦非王謝,怕青山兩岸分吳越,厭紅塵萬丈混龍蛇。
46、碧云天,黃花地,西風緊。北雁南飛。曉來誰染霜林醉?總是離人淚。
47、投至兩處凝眸,盼得一雁橫秋。
48、十里芳菲盡東風,絲絲柳搓金縷;漸次第桃紅杏淺,水綠山青,春漲生煙渚。九十日光陰能幾?早鳴鳩呼婦,乳燕攜雛;亂紅滿地任風吹,飛絮蒙空有誰主?春色三分,半入池塘,半隨塵土!
49、誰挽銀河,青冥都洗,故教獨步蒼蟾。露華仙掌,清淚向人沾。畫棟秋風裊裊,飄桂子、時入疏簾。冰壺里,云衣霧鬢,掬手弄春纖。厭厭。成勝賞,銀盤潑汞,寶鑒披奩。待不放楸梧,影轉西檐。坐上淋漓醉墨,人人看、老子掀髯。明年會,清光未減,白發也休添。
50、三高祠下天如鏡,山色浸空蒙。莼羹張翰,漁舟范蠡,茶灶龜蒙。故人何在,前程那里,心事誰同。黃花庭院,青燈夜雨,白發秋風。
元曲四大家的由來
元代周德清在《中原音韻》序中說:“樂府之盛之備之難,莫如今時…其備則自關、鄭、白、馬.一新制作。”但是,周德清雖以四人并稱,卻沒有以“元曲四大家”稱呼四人。
明代何良俊在《四友齋叢說》中說:“元人樂府稱馬東籬、鄭德輝、關漢卿、白仁甫為四大家。”
這些說法表明,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漸形成的。最終統一于關漢卿、白樸、馬致遠、鄭光祖四人。
現在一般認為王國維在《宋元戲曲史》中的說法比較公允:“元代曲家,自明以來,稱關、馬、鄭、白,然以年代及造詣論之,寧稱關、白、馬、鄭為妥也。關漢卿一空倚傍,自鑄偉詞,而其言曲盡人情,字字本色,故當為元人第一。”
元曲四大家是哪四位
關漢卿
關漢卿,男,字漢卿,號已齋(又作一齋、已齋叟)。元雜劇奠基人,他一生的戲劇創作十分豐富。他的雜劇,有悲劇、有喜劇,題材廣闊,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。
代表作:《竇娥冤》、《救風塵》、《望江亭》、《魯齋郎》、《單刀會》等。
白樸
白樸,男,汴梁人,后遷居汴梁,元代著名戲曲作家。他寄情于山水之間,他的足跡所至,恰恰是曾經繁華一時,而今被兵火洗劫變為的荒涼境地。他以詩詞來宣泄這種怨恨。
代表作: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、《裴少俊墻頭馬上》、《董秀英花月東墻記》、《天凈沙·秋》。
鄭光祖
鄭光祖,字德輝,漢族,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,平陽襄陵人。鄭光祖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的熏陶,青年時期置身于雜劇活動,享有盛譽。
代表作:《周公攝政》、《王粲登樓》、《翰林風月》、《倩女離魂》、《無塩破連環》、《伊尹扶湯》、《老君堂》、《三戰呂布》。
馬致遠
馬致遠,號東籬,大都人,元代戲曲家。馬致遠的雜劇最集中地表現了當代文人的內心矛盾和思想苦悶,并由此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特征。
代表作:《岳陽樓》、《陳摶高臥》、《任風子》、《天凈沙秋思》。